又到一年毕业季!
今年国际教育学院的本硕博留学生共有31人成功毕业,其中21名获得硕士、博士学位,10名获得学士学位。
来自美国的柯伟业作为优秀硕士生代表,以流利的中文在毕业典礼上致辞。
柯伟业同学为本届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生,2011年获中美政府文化交流奖学金,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学习,师从林海钟教授,主要研究中国传统禅画。他2009年毕业于纽约大学,主攻绘画。之后在日本京都精华大学学习传统木刻及浮世绘。
左:柯伟业的父亲特地从美国赶来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,与导师林海钟合影
右:柯毕业在毕业典礼上发言
毕业感言:
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晚上好,我是2015届中国画山水专业硕士毕业生,我叫柯伟业,英文名字是Michael Cavayero。有机会作为硕士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,是我莫大的荣幸。
首先,我要感谢这所充满着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的学校——中国美术学院,这个卧虎藏龙之地见证了我四年来的点点滴滴。再次,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奖学金,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,让我能够有机会真正来到中国,亲身触及和研究东方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。最后,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林海钟教授,在他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之下,让我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,并将这种智慧运用到国画创作和生活之中。今晚,伴随着一纸证书,四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美妙记忆即将凝聚于此,回望之时,感慨万千。我出生并成长与美国纽约,当我十七岁时,偶然看见南宋画家梁楷的禅画《六祖斫竹图》。虽是一撇,但隐藏在其笔墨之下的那种博大精深的力量令我为之震撼,久久不能忘怀。此后,我便决心等待机缘成熟之时,用此生来研习这门令我魂牵梦绕的东方艺术。后来,我从Cooper Union和纽约大学毕业后,对这种东方艺术的牵挂有增无减。终于,在与美院沟通多年之后,我的机缘终于成熟,我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下来到中国美术学院,成为了中国山水画专业的一名研究生,并有幸成为了林海钟老师的学生。
当我刚踏上这片土地时,由于不同的相貌和当时随之而来的语言问题,让我遇到许多否定与误解,虽然我非常积极地尝试去融入他们之中,但挫败感还是接踵而来,甚至让我对此行的目的有所怀疑。在种种的非议与不解中,我深谙作为一个外国人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不易。践行此事,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对这些挫折与非议的勇气与决心,还需要提醒并保留自己来到这里的那份“初心”,那份瞥见《六祖斫竹图》时为之怦然心动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赤诚之心。它不是虚假的谄媚与附和,而是对自己的那份毅然与忠诚。“外息诸缘,内心无喘,心如墙壁,可以入道”,凭借着这个信念,让我一点点坚持下来,每每执笔落墨,不为别人,都是对自己的跬积。“首言去职心垢,发本来只光明;次言迷悟共属妄念;务去此妄念,了达于空;三言纯任自然,了悟真性;万有自能超脱于妄念分别之上,而合自然之妙用”,读到此句,不由感叹古人对于践行的态度,见贤思齐,这种态度鞭策着我,让我保持对自心的那份清醒与执着。光阴荏苒,一转眼已是四载春秋。浸染在这片灵山秀水与美院的人文关怀之中,我的心也越发地清净与安宁。我慢慢体悟到,做艺术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那份初心,那份最原始的感动。还记得第一次当我手执毛笔,在宣纸上用墨汁画下的第一笔线条,那种由衷的兴奋之情在现在看来也仍然记忆犹新,虽远不及大家笔墨,但至少是给自己最真实的一点点承诺。
一切现象从心而来,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。翰墨之事,亦本自心源,想成形迹,迹与心合。夫画者,从于心者也。世间万事岂能顺风顺水,做艺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世间纷扰,凡尘浮华,但只要守护住自己的那颗做艺术的初心,不论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,我们都仁爱、笃信、慈悲地面对这一切,来完成那颗心所交给我们的使命,即使只是一点进步,也是每个生命中不朽的史诗,也是生命中无尽的感动。
今天,我站在这里,当初的烦恼与忧虑大多已烟消云散。那颗对中国文化的赤诚之心依然还在,与此同时,更平添了一份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心与责任,共同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继续延续下去。四载的青春,美院见证了我所有的改变,惜别之时,也越发对美院有无限的眷恋与感恩。每当经过画室,惊觉停留之日屈指可数,恨不能让画室里飘来的阵阵墨香在鼻腔中多停留一会儿,让最初执笔的那份感动酿得更淳一些。
长亭古道,山水相望,夕阳挥手,芳草离觞。谁道人生无再少,望大家常记刚踏入美院的那份热情与感动,只此一刻,我们共同成长。祝福中国美术学院2015届全体毕业生。
谢谢大家!
柯伟业毕业作品
柯伟业及其同学与中国美术学院总院长许江合影
柯伟业及其同学与导师林海钟在美院南山校区正大门合影
来自法国的跨媒体博士生马秋(左)、何雨晨(右)与博导高世名合影
何雨晨毕业感言:
我的名字是何雨晨(Christelle Herve),我是法国人。对我来说,来到中国是一个童年的梦想。我想看看(土)地球的另一边,去那离我父母的田地最远的边缘,因为(地球)土地连着土地,我没有飘扬过海。在法国把我艺术的研究完成后,我想了解一下中国艺术。所以我在中国美术学院申请博士跨媒体艺术。这个学习的机会让我继续我的艺术实践,并我的作品被人有不一样的了解和文化能看到。我一直关心在非自然的空间有什么样的耕地形式。为了我的博士论文研究时,我发现中国文化有很多我没想好的事情,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。这位艺术家邱志杰帮我构思我的想法,并写下了我的中国文化的了解。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经常请我参加展览,并支持我去展出我的作品。
何雨晨毕业作品展1
何雨晨毕业作品展2
何雨晨毕业作品展3
马秋毕业感言:
我的名字是马秋,我来自法国。
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国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是2007/2008来学习汉语。同时我学会了说中国话,我意识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。
我返回法国把硕士完成以后,我决定再回来中国, 这次我想学习一个艺术专业。我申请了一个跨媒体艺术博士学位。
读了4年时,我见了一些名誉的艺术家和教授作为管怀宾,邱志杰和策展人,评论家叫高士明。他们帮助我追求我研究关于«Netcycling»。
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复杂的“网”,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是对每个未来的学生来说一个机会抓住网线。
马秋毕业作品展1
马秋毕业作品展2
马秋毕业作品展3